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7章 纸币在威尼斯(上)(2/3)

第7章 纸币在威尼斯(上)(2/3)

壮硕的船长走了出来,一旁还跟着两名书记官,他清了清嗓子吼道。

    “所有交易必须遵守帝国法令!先竞价,再签约!”

    这种例行公事的声明大家早就听腻了,人们更关心的是这艘船上究竟有什么好货。

    “那些殖民地的玩意儿,总能让人发财。”卡尔曾经在殖民地服役过,那段经历让他对这些货物了如指掌。

    那些较大的大商户在第一时间就开始了竞价。

    “600包棉花,24000弗罗林起拍。”

    “两万五!”

    “两万六!”

    “两万八!”

    “成交!”

    此时的大宗棉花通常按包来计算,一包通常是400磅(约等于181.44公斤。)。

    竞价成功的商户立刻雇佣了一大批苦力开始干活,由于奥地利帝国规定了最低工资,再加上柯里昂家族,以及几位工长监督,码头劳力之间的恶性竞争基本被杜绝。

    所以商人也不会太过压价,码头工人的日子也还过得去。码头工人虽然穷,但消费能力却很强。

    一旦有商人压价也许码头工人们不会觉得有什么,但诸如经营酒馆、饭店、妓院的商户们可不会妥协,他们会第一时间举报那些无良商人。

    抱着手提箱的年轻人显然不是要和这些大商人争抢大宗货物,实际上他瞄准的是奥地利帝国对帝国境内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每艘来自奥地利帝国殖民地的货船都会留下一定的配额给小微企业和家庭作坊,为此他甚至在奥地利帝国开办了一家工厂,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便能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同样翘首以盼的还有一大堆威尼斯境内的小型工厂和传承多代的手工作坊,按照原本的历史他们应该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过弗兰茨又给了他们一点希望,一线生机。

    这种政策自然也引发了很多不满,毕竟在十九世纪道理通常都掌握在强者手中。

    “这不公平!,凭什么减免他们的税收?”

    “就是!我们每次都要缴一大笔税!”

    通常来说港务局的官员们会拿出帝国的法令来搪塞一下,不过有的时候有些商人越说越急,越说越激动,甚至想要动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