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50章 信心的来源(2/3)

第50章 信心的来源(2/3)



    其实从阿尔布雷希特和普林斯基没有抢占渡河的滩头阵地就可以看得出来,哪有人会把河道让给对方。

    尼古拉一世的战术其实并没有实际性的错误,但是没有将领喜欢强攻因为代价太大了。

    “陛下,您的战术很精彩。但我们神圣同盟这次的目标并非只是多布罗加。”

    这时候尼古拉一世才恍然大悟,是自己格局小了。

    “没错!我们的目标是君士坦丁堡!这一次一定要把该死的异教徒赶出欧洲!

    要把不信上帝的异教徒赶出欧洲!

    阿尔布雷希特,我的孩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大胆说出来吧!”

    亚历山德拉皇后无奈地看了一眼自己的丈夫,怎么年纪越大越不正经了,居然公然剽窃后辈的功绩。

    “我建议先进攻南塞尔维亚,然后转进保加利亚,再彻底消灭多布罗加的这支奥斯曼军团。

    到时候便再也没有人能阻止君士坦丁堡的光复了。”

    这套说辞自然不是阿尔布雷希特的想法,而是战争部和外交部推演了很久的结论。

    强攻多布罗加除了会有很多变数以外,还有可能直接把奥斯曼帝国打成残废,就像当年的纳瓦里诺海战将奥斯曼海军打的元气大伤,从此退出一流海军强国的行列。

    弗兰茨并不惧怕俄国吞并巴尔干地区,甚至认为巴尔干有可能会成为压垮俄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先不说巴尔干地区天量的穆斯林,引发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光是保加利亚的一百多万波马克人就够俄国喝一壶的。

    再说说,巴尔干以山地为主的基础地形和几乎为零的基础建设,仅仅是治理的成本就会高得吓人。

    落后的经济和微薄的税收让以战养战成了个笑话,到时候恐怕俄国经济不但得不到反哺,反而还要搭钱,最终成为财政上的黑洞。

    此外在部分“热心”的大斯拉夫主义者的宣传下,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也在觉醒,这些斯拉夫人恐怕比起被吞并,更希望获得自治权。

    沙皇自诩为斯拉夫人的救世主,吞并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

    尼古拉一世本人更是让弗兰茨放心,从严格意义上讲尼古拉一世就不是一个政治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