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重型智能拖运设备(2/4)
刘琦曾想过仿照工作舱的金属结构,来合成超高温合金,但通过金属异能的观察,工作舱的运行原理,说白了就是利用纯金属内的原子能量,在整个工作舱内形成了一套超高温防护网,从而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所以,仿造,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就当刘琦沉思的时候,金属员工走到跟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老板,因设备运转而产生的多余热量,我觉得我们可以加以利用,至少,能解决厂内的用电需求!”
刘琦一听,眼睛一亮,低头看向这位金属工程师,好奇道:“这方法不错,但想实施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喏,受地热发电站的启发,这是我设计的一套简易装置,将工厂内产生的高温能量进行集中处理!不过,设备的零部件需要特殊金属,还需要老板配合!”
对于资源的重复利用,刘琦自然全力支持,当下保证道:“放心吧,需要什么样的合金材料,尽管提出来!”
就在两人商讨热源处理问题时,其他人已经将工作舱安装完毕,就差顶部的五个排气管还没完成。
刘琦见状,便将金属锻造舱的附属设备一一兑换出来,
当然,引人注目的便是中间那台履带式拖运平台,车长十米,宽度达到了4米,设备高度可以自由在2~3.5米范围内调节,
同时,在机器两边分别安装了两台机械手,刘琦从机械手设计来看,专门用来装卸重型物品。
最高时速20公里,最大载重800吨,而自重达到了65吨,驱动装置是两台V型12缸双涡轮增压中冷式柴油发动机,通过数据了解,刘智原本采用WR703/150HB系列柴油机,但考虑到实际应用,除了功率,以及扭矩要求严格,其它并不重要。
所以,在此基础上,经过刘智对发动机结构的调整,最大功率达到了2200马力,而最大输出扭矩高达7500NM,并且是双发动机同时驱动。
整辆车无驾驶室,既可以进行手动操控,也可以选择自动模式。
而刘琦手中的设备,便是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