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第111章 妙招(1/4)

第111章 妙招(1/4)

    然而,若仅靠如此,医学的发展依旧缓慢。因此,朝廷可在全国各地州府设立医学院。”

    韩成主动向百姓传授医学常识,避免有志于从医之人无处求学的窘境……

    其实,他提出的这些设想,是结合了后世的经验与当前明朝的实际状况。

    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昨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结果。

    那晚韩成迟迟未眠,正是因为他翻阅积分时,脑海中浮现出改造明朝、引领其走上新路的宏大构想。

    除了工业、技术和设备等,他还计划在明朝推动医学进步。

    医学与生产力、科技进步紧密相连,所以当朱标和朱棣前来问诊时,他能即刻提出这一建议。

    韩成深知,在这个时代推行新事物不易,尤其是医学领域更是如此。

    此时朱棣恰好上门,韩成立即将两者结合起来——用救治燕王妃徐妙云为契机,推动医学发展。

    至少朱棣一定会全力支持,毕竟当时亲王的权势和影响尚在巅峰,还未陷入日后“养猪”的困境。

    在此种情形之下,若有实权在握的亲王支持,尤其是像永乐大帝这般被历史证实了其胆识与能力的人,此事必然能更进一步发展。

    虽不必奢望遍布整个明朝各地皆有所成,但在朱棣的领地内开花结果却并非难事。

    此乃一举两得之举。

    既推动医学进步,又可防止燕王妃徐妙云过早离世,二者互为补充,互不冲突。

    听罢韩成所言,朱棣目光闪烁,深以为然。此法确实可行。

    然而朱标的反应却与朱棣截然相反。

    初闻韩成之策,朱标亦觉眼前一亮。

    不过稍加思忖,便察觉到这些计划付诸实践的难度之巨。

    单论提升医者地位并确保其生活保障,便已不易实现。

    现今医者虽较普通百姓略高一筹,但相较武勋及通过读书科考入仕之人,仍有天壤之别。

    要改变这种社会风气,谈何容易?

    至于韩成提议在全国各地建立医学院推广医学知识之举,虽未必开创先河,但也必将引发巨大争议。

    必定有许多人对此议论纷纷,从各种角度论证此举的不妥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