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五年之约,崔岘开封第一辩(下)(2/4)
公之间师徒传承的关系,是这样的——子夏→曾申→李克→孟仲子→根牟子→荀子→毛亨。毛亨就是毛公。他被古文经学派强行冠以‘子夏五代弟子’的身份,绞尽脑汁跟圣人沾上了边。至于为何一定要费劲巴拉这么做呢?因为古文经学派尊崇郑玄。而郑玄这个人,是以《毛诗序》为纲构建注经体系,被称作‘述圣’。删除了《毛诗序》,等于否认子夏作序,否认毛公师承,甚至否认郑玄这个人的身份。郑玄没了。古文经学派就崩了。他们要交出手中的一切权柄,和话语权。崔岘要争取的,就是话语权!但妙就妙在,古文经学派也不是没有对手。他们的对手,是今文经学派,和其余一些派别。这里暂且不表述‘今文经学派’是什么。崔岘这番辛辣发言,在一帮老儒眼睛里,代表着此子疑似是‘今文学派’的人。亦或者纯粹是想博眼球,在辩经台上抛出一个自以为非常大胆地论点,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两点,不管前者、还是后者,都能跟古文经学派坐在一个桌上。至少——大家还能有个桌子可以坐下来互喷。所以老儒们只是愤怒,没直接点火要烧死崔岘这个‘异端’。至于你问,为什么崔岘一定要跟古文经学派开战呢?因为新思想需要‘政治’、‘王权’作为依托啊!没有话语权,没有政治地位,没有王权背书,新思想这把火,就如空中楼阁,根本烧不起来。干掉‘古文经学派’,才能接管他们手中的政治权柄。‘王权’这一块,崔岘已经披着马甲跟皇帝勾搭上了。纵然后续掉马,需要去哄皇帝。可这哄着哄着,一来二去,也能‘眉目传情’,顺势给皇帝传递新思想啊。得罪皇帝不可怕,可怕的地方在于,你和皇帝没有任何交集。而‘政治’这里,就得潜藏住野心,小心去争取。只要赢了,将来纵观整个大梁,国子监、翰林院、府学、县学、书院、乃至科举考试题目,都是他崔岘说了算!这才是成就‘儒圣’的基石啊!但反过来理解就是——当崔岘暴露‘新思想’且没有‘成圣’之前,国子监、翰林院、全大梁的府学、县学、书院,都会是他的敌人!甚至不仅‘古文经学派’。今文经学派、玄理派、功利学派,都会对崔岘进行不惜一切代价的绞杀!这也是东莱先生一个文坛领袖,都对徒弟要做的事情战战兢兢的根本原因。古往今来,能有几个圣人?成圣之路要是跟吃饭喝水一般简单,那早就圣人遍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