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都市言情>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实质等同”判定原则(1/3)

“实质等同”判定原则(1/3)

    这一天,阳光洒满了燕京第一中学的礼堂,中科院院士、农业部总顾问张启坐在台下,饶有兴致地观看燕京大学客座教授、科技部高级顾问谢振邦教的演讲报告。



    演讲主题围绕着当下备受关注的转基因技术,台下的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眼神中满是对新知识的渴望。



    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站起身,脸上带着些许疑惑,大声问道:“谢教授,您刚刚提到了转基因安全性的判定,那这个判定原则到底是什么呀?”



    谢振邦教授微笑着,眼神中透着鼓励,温和的回答道:“这位同学,你问得很好,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实质等同’判定原则。”



    这时,另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生紧接着举手提问:“教授,那这个‘实质等同’判定原则是什么意思呢?您能不能给我们详细讲讲。”



    谢振邦教授推了推眼镜,清了清嗓子,开始耐心解释:



    “同学们,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就是OECD,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要判断一种新的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时,就把它和一种类似的、并且已经经过长期食用被证明是安全的传统食品放在一起比较。比如说,转基因大豆和传统大豆,我们就从多个方面去对比它们。”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科研人员会对转基因食品和对应的传统食品,进行毒理学试验结论和营养差异的检测、分析与评估。就拿营养差异来说,会去检测它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是否有显着不同;毒理学试验呢,就是看看它们会不会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通过这些详细的对比分析,最后就能得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的结论啦。



    维基百科对‘实质等同’也有进一步解释,我们平常吃的传统食品,由于长期的历史经验,在正常的消费形式下,只要预期用途不会造成损害,哪怕它可能含有一些天然毒物或抗营养物质,只要没有确定存在重大危险,我们就认为它是安全的。



    而对于转基因食品和成分,确定其安全性最实际的方法,就是考虑它们在各个方面是否实质上等同于类似的传统食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