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提前预支(3/3)
,赵基开始吃第二盘抓饭。高干的命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上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的粮食。甚至上党被拆解的宗贼,长远来看也是有用的。从头到尾,赵基就没有主动与袁绍硬碰硬的想法。袁绍想决战的话,他就把皇帝带到阵前,看袁绍、河北人还敢不敢打。这也不等于会用政治手段解决上党,光靠政治手段,在袁绍内外交困之下,的确能迫使袁绍退让。可自己不缺袁绍退让的这点东西,缺这些的是朝廷。所以单纯用政治手段解决上党,只会助长公卿的威望与实力。因此,政治手段成功之前,必须武力解决高干。展示出自己的牙齿,否则公卿这伙人取得优势后,鬼知道会生出什么想法。攻陷壶关城,是打出来给公卿、袁绍看的,也是给内部军吏看的。必须展现出自己绝对的武力优势,否则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就会被公卿、百官蛊惑、拉走,或留下什么把柄。这种事情很难避免,能做的就是减少中招的人。当然了,临分手时,弄死一个公卿助助兴。否则这伙公卿全须全尾返回雒都,鬼知道会生出何等荒谬的认知。用一个公卿的命,换自己与朝廷长达一年的感情保质期,这很划算。否则这个冬天,朝廷可能就会颁发什么‘讨贼臣赵基文’。实在是没心情与朝廷你一拳我一脚的反复纠缠,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算起来,自己只是提前杀公卿、预支了公卿的性命。否则起了冲突,会死两三个公卿,枉死连累的军民更多,更别说耗费的战争物资。赵基心平气和用餐,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有对食物的敬重。熟悉他的韩述扭头与魏兴看一眼,两个人目光接触,都感受到了赵基的那股杀意。区区高干,不值得赵基这样沉思。周围军吏也都习惯了,只要杀人能解决问题,他们不介意跟着赵基去杀人。反正自应募虎贲以来的生活,他们觉得很痛快。不仅自己过上了好生活,家人,乃至是不相关的人,都在赵基治理下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匈奴之害也被控制住,除了死人之外,其他人都在过好日子。这样的生活值得去保卫,也就常茂神情犹豫,他很想劝赵基分兵驻守,抓住上党。常茂虽然是河东人,可家在深山处,这地方可以说是两不管,说常茂是上党人也不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