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军宣(2/3)
些大学有出国名额。是的,出国需要名额,八十年代有些学霸,会仅仅因为该大学是否有留学名额,而选择该大学入读。当时有个叫唐骏的年轻人,后来成为初代“打工皇帝”。这个人没有背景,于是为了要出国名额,天天跑到外交司的领导那蹲点,“领导您好?”“领导您吃了吗?”“领导今天过的怎么样?”最后领导烦不胜烦,“年轻人,你到底要做什么?”“我要出国,我没有名额了。”“给你,去吧。”——王世民激动的无以复加啊,他说,“余切的小说比之前又有进步了,他的事实是基本严谨的,又发挥了他幻想的长处……是的,只剩下顾颜这么一个幸运儿,但难道不应该这么幻想吗?”“顾颜就活在我们的身边,他是个平凡的知识分子,做好事,得好报,对生活中的不幸没有怨言而去行好事……我认为这篇小说的积极性超越了伤痕文,他弘扬了人间的真善美,他的幻想才实质性的给了人力量!”西语翻译者赵德明提出:“能不能把《外国文学研究》那篇《拉美现实主义》刊登在我们《十月》中?”“这是当然,一定要登上去,要狠狠的批判刘芯武,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腊月十九,大寒,适合打扫,祭祀,针灸,馀事勿取。燕大的学生已经少了很多,但凡是本地人的,都已经想办法回了家,连雪都停了。都特么回家了啊~就我留在这。余切家里发来信件和包裹,寄来不少衣服和干果,他爸叮嘱孩子燕京官大庙大,遇事多小心。他妈妈则抱怨,自从余切写小说出了名,厂里来托人说亲的太多,烦的受不了。嗨。这到底是炫耀呢,还是炫耀呢,还是炫耀……余切索性在这一天选择休息,回复读者写来的信件,主要是《军文艺》的。作为最早成立,也是发行期刊数量最多的文学杂志,《军文艺》在最艰难的岁月中,也能正常发行。他们当然不会在乎这一点小风波。新一期的《军文艺》有余作家寄给战士们的信,它果然被选出来刊登了:“当我提笔写下这封信时,心中是无尽的敬意与感慨。我能在这里有一张安稳的书桌,正是你们行走在战场最前线所守护的。”“我的工作是记录与传递情感,而你们,则是将情感化为行动的英雄。我无法亲身感受到枪林弹雨的紧张与危险,但我可以想象到你们是如何的坚韧。”“我想对你们说,祖国记得你们,人民感激你们……我永远和你们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