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红岩》的回信(3/4)
有了归宿,他和同事约定好,两个家庭生的孩子,如果是同性的,就做兄弟姐妹,如果不是,那就在孩子大了之后订婚。遗憾的是,这位终于打进了城的便宜大伯没工夫享福,还没来得及结婚就见了马克思他老人家。当时余切已经出生,这桩亲事就落到了余家唯一的男丁余切身上,十八年后,寄望于两个孩子延续上一代的情谊,再续前缘。当然了,只是这么一说,那么多年的事情了,怎么能做得了数呢?大帝都没了,大帝血脉当然也稀薄了。余跃进评价道,“我是个教书的臭老九,早和人断了联系,不是你这次去了蓉城,我也要忘记这件事情。”“但你既然去了,我就告诉你,你原先是有这个缘分的。”余父表现的十分洒脱呀,实则不然。原先当然是配不上,现在孩子考上了燕大,这年代的燕大意味着无限可能啊,哪里还有配不上的?就算是没有缘分,那也是出了一口气,告诉人家,我不是攀不上才选择放弃,我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自有颜如玉。然而,现在能得到的讯息是很少的。只知道是蓉城人,比我小两岁,如今正是十八岁。那今年差不多该读大学了,不会是个丑八怪吧?要是长得不好看了,不如不见。余切摇摇头,驱赶掉心中的坏念头。不往东走三峡那一条线,一路向西,轮船果然是安稳,余切躺在床上,心里想着这件事情,时而又看看江景,不久后便睡过去了。醒来后,发觉船上有人带了闲书,是《红楼梦》,余切借来看了看,没看下去。活了两辈子,却读不完。四大名著他看了三,唯独《红楼梦》几次捡起来,又几次放下。不是不好,而是写的好,让人难受。一天一夜,到主城,再转火车到蓉城,需两天。“蓉城站到了!!”列车员顺着卧铺的车厢快步走,大声喊:“到蓉城的旅客请下车!”余切从铺上爬起来,第一件事情,是往下找荷包内的一百来块钱……没丢。接着,是自己的行李。正打开蓝色尼龙编制袋,忽的,斜对面有人惊叫道:“我的钱不见了!”这一声喊像一道行军号,卧铺上的人都检查起行李。有倒霉蛋大叫丢了东西,哭天喊地:“妈卖麻花!谁偷了老子的东西!!!”“乘警同志……”余切手颤了一下,慢悠悠的解开绳结。他的行李里面,有他刚穿越来不久,写下的随笔和佳句,这些文字可以一文不值,也可以价值千金。视线里,逐渐露出写满字的稿纸边缘。显然,贼没发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