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其他类型> 文豪1983> 第78章 朋友之间的互帮互助(3/5)

第78章 朋友之间的互帮互助(3/5)

险,在我们成立早期的时候,多次从遥远的智利来拜访我们,宣传我们。我现在所处的哥伦比亚,是全世界离京城最远的国家之一,其实智利还要远一些。”“王总编,在京城的《人民文学》杂志社向地面射出一道光束,假如它能穿透地心到另外一边,那就是阿根廷,而阿根廷的海岸就是智利。聂鲁达走了这么远的地方才见到我们!而他来了三次。”王濛哑口无言,只好道:“余老弟,你就算不同意,也用不着叫我王总编。虽然我确实姓王……但我是你的朋友呀。”余切忍不住哈哈大笑:“如果你被人陷害了,只要我还活着,我也会为你说话的。我要是死了,我的骨头也要替我朋友说话!”这话迅速地打动王濛。因为王濛早年有过一段坎坷的经历,使他尝遍了人情冷暖。今年王濛五十多岁,有多少人知道王濛曾是个超前于时代的年轻作家?他的成名作《青春之歌》,是五十年代时,他十九岁时写的,尘封了数十年后才得以发表。在王濛的人生关键时刻,每次他都遇到拯救他于水火之中的人,使得他的文学之火没有熄灭。他一分钱没有的时候,靠写情诗把发妻追到手,结婚时啥也没有,只有一碗炸酱面;下放的22年间,有十六年在边疆地区,朋友纷纷疏远他,而老婆却放弃了京城的中学教师岗位,跑去和他在边疆劳作。这时间甚至漫长到了王濛成为一个维语专家,在他以为必然在边疆呆一辈子的时候,有人看上了他的,提拔他来京城。得知他高升后,几十个人围在车站欢送他,但王濛只感谢他最真心的朋友。然后王濛平步青云,开始拿走他过去错过的所有荣誉。这下,王濛也忍不住了:“朋友啊!我本应该支持你的!”挂断电话后,王濛作为《人民文学》的总编召开会议,会上要求选出一些聂鲁达的诗介绍给读者。编辑问他:“聂鲁达可是个大文豪!选哪些诗?选哪些版本?”“就选余切翻译过的。”王濛说。这一篇篇的诗很快在国内得以转载。翻译者是余切,原著又是诺奖大文豪,自然很受欢迎。但人们发现,余切所翻译的诗集,除了那些“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这样的情诗,还有为数众多的抗争诗集。“墨水,一滴一滴守卫着我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印迹。”“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原来聂鲁达竟然是个战斗诗人!“管老师!”又来京城交稿的余桦,在《十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