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两岸三地,华人世界(3/5)
来,通过卫星传送到岛内,由几位关键人物来看。随后的清晨,岛内无数报纸刊登了发生在波士顿大学的“作家交流活动”。“号外!号外!”“两岸作家交流达成——不要使骨肉分离!爹娘不见!”“余则成之父告宝岛同胞!”报童格外激动,句句不离交流。上早班的人纷纷买报纸来看。彼时的宝岛正完成八大建设,交通已四通八达,横贯全岛,光是借助发达的纸媒,就让岛内的民众迅速知道发生在大洋彼岸的大事件。照片大多为双方“胜利会师”的照片,或是众人一齐激动地拥抱的照片。《联合日报》写道:“有人认为最早的文化交流发生在81年的写作交流上,聂华令说,她最先来组织这一活动,但其中产生的沟通成果是十分乏善可陈的,代表两岸的作家人选,也并不被承认——从余光钟和余切这两个人来讲,他们无疑满足了职业、年龄、知识分子和官方几大要素。”“这才是真正的‘第一次接触’,这才是一次伟大的接触。”《中国时报》则用“融冰之旅”来形容这一旅程:“两万多公里,跨越半个地球,三场辩论,一场大笑,一次卓越……我听到了冰川碎裂的声音。”但也表达了隐忧:“冰川上的可见体积,只占冰川的百分之十五,我们还不知道将要发展到什么程度。”向来代表喉舌的《星岛日报》忍不住批评聂华令:”两方作家最终的落脚点,选在了在本岛众所周知的思乡老兵,这一最可能有突破的群体!他们是失意人,是中国难民!聂华令的父亲就是不能回家的老兵,但她并不为此感到过悲哀!“”难道是她嫁给保罗后,改名叫安格尔(保罗的姓氏)华令?她并不真的在意中国人过得如何。“”她忘记了自己有个汉姓,聂!她堵住双耳,一句话也听不到!“聂华令再次受到批评,当然她虱子多了不愁,聂华令并不在乎。晚年时,聂华令甚至以自己”三度叛逃“为生平得意之事,称之为自己的三生三世,”三次不同的人生“。而后,在当天晚上,岛内的新闻媒体忽然上了一档《寻亲》节目,涉及到那些因思念过度,想办法跑到内地探亲的民众。这其中有位老兵为了能够回到家乡再见母亲一面,先辗转到港地,办理签证,然后再飞往内地,终于见到已经70多岁的老母亲……两人都抱头痛哭。有位机长,为了能够回家探望父母,在原本从曼谷飞往港地的航程中,突然改变航线,飞至羊城的白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