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切尔诺贝利(1/5)
其实他之所以来聂华令这边,正是因为聂华令承认给他丰厚的报酬,另外,顾华通过某种途径得知,在美国写其他国家的反对文章,可以拿到不菲的稿酬。他本来就要走这一条路。顾华是一个聪明人,一个还算有才华的人。只要让他搞到钱,他将来哪怕不一定再写,漂白上岸,也能通过别的过上好日子。然而目前这从“0”到“1”的这一步,却被余切紧紧盯着,不让他有一点机会。顾华已经蟠桃,爱荷华大学当然不会把他扭送回访问团,但在余切的抗议之下,也不可能公开雇佣他,爱荷华大学也害怕闹成国际性事件。顾华现在手上的钱完全花光,只能靠聂华令来养他。但聂华令这样的人,怎么会一直白养他呢?顾华说:“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知道余切很多黑料,他肯定不止有一个女人,我可以写他的花边和绯闻,读者肯定爱看。”聂华令道:“我们作家当中,搞赌博,堕胎,嫖妓的……数都数不完,你拿这个想要扳倒他?”顾华冥思苦想,又道:“余切做事情全凭他自己的喜好,非常狂妄,目空一切,他在访问团里对我们并不好,他打压后辈。”这又是什么黑点?聂华令无语了,如果余切这种人算恶人,那爱迪生这些都该去死。马克吐温这些直接咒骂美国政府的又如何?海明威这些通共的美奸呢?“他是郑伯克段于鄢,他明知道我要蟠桃,却故意给我机会。从没有这么宽松的团长,他根本不在乎我们离不离开,也不管我们在美国买日本家电。他还借我们钱。”那么,你如何对待他的信任的呢?聂华令已无话可讲。余切的人格高尚,就像某种久经考验的真理,越辨越明。蠢人越是描述事情的全貌,越显出他的伟岸来。“他有一把枪!”顾华说。“他老是把那把枪,别在自己腰间,吓唬我们。他威胁我们的人身安全。”聂华令终于找到个看起来像样的黑点,因为在美国发生过许多枪击事件,致使枪支在校园内是一个相对贬义的符号。最早于1764年,宾夕法尼亚州4个印第安人进入校园,开枪打死校长和9名儿童。此后这种事情发生过多次,有说法是每周就要发生两次校园枪击事件,这数据甚至连哥伦比亚都没有如此骇人。这是美国人的ptsd(创伤后遗症)。余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聂华令的心中,其实有一些对敌人的仰慕。不要说他在内地的文学成就,只需要想到,他见到马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