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任何时代,任何对手(3/5)
的表现在中。相反,管谟业一直是写某种“自传”式的,一旦脱离自己的经历,管谟业就表现出“匠气”,他会不厌其烦的用文字堆砌,这就很让人印象不好。更何况,他的想法有时也和舆论相悖,于是进一步受到争议。这一期《枯河》发布之后,基本上没啥动静。不久后,管谟业受邀参加三大战役的纪念活动,他联想起自己看的《潜伏》,那么多曾经怀抱热血的青年,最终都成了毒害社会的虫豸……他在此留言道:“炮火连天,只为改朝换代;尸魂遍野,俱是农家子弟。”这话一石激起千层浪!话说的实在是太过!管谟业受到广泛的批评,原先和他一起参加过杭城会议的作家阿城宣布和他决裂:“我曾经和管谟业先生是好友,有很多相同的志趣,但我看到他这句话之后,已经再也难以和他相处了,除非他有一天诚挚的道歉!”余桦看到管谟业的话之后吓了一跳,也写信来劝他:“你说的话已经超过了你的立场,听我一句劝,你以后可别胡说了。”在京城厮混的文学流氓王硕,一眼相中了事情的本质:“管谟业以为他是个大人物,什么事情都可以讲个公道;但我们都没有余切那样的能力,这我是知道的,也是服气的,可是总有人不肯承认,却又模仿他的口吻悲天悯人去讲话,然而,根子上都搞错了,这当然惹人发笑。”管谟业不愧是余切事业上的好战友。原本“李涯”这个人物的塑造,使得面临一些争议,现在这种争议被鲁莽的管谟业吸引了大半。一时间,批判管谟业的评论文章有很多,大众看完《潜伏》后,也觉得管谟业说的莫名其妙。《潜伏》中是有一些对反派的人性之光描写,却是为了塑造余则成终于走对了路。今天的世界正是余则成所坚持下来的,牺牲是那一代人牺牲的,大众哪有什么资格去否定他们的功绩。面对汹涌的舆论攻击,管谟业写了一个针对《潜伏》的赏析:“你们都来攻击我,可余则成的结局究竟如何交代?他毕竟是要死的,无须讳言。也许你认为我说的是错的,可我也只想关心余则成这样的人,好人不该死,也不该互相攻击,致使兄弟阋墙,生灵涂炭,我是这么想的。”“我没有什么坏想法,我深爱这个地方。”然而,这番辩解没有带来什么用处,大众继续批判管谟业。这一场风波连余切本人也知道了。《收获》杂志的李小林亲自来找他,开口却道:“我是代表我父亲来的,现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