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潜伏》(3/5)
事情,说来十分感慨:“我这一辈子是很有趣的,我年轻的时候读书并不比你差,我第一次就考进了当时全国最好的中央大学。然后,在组织的号召下,我改换门庭,又考取了川大和西南联大,川大出榜早,我很快在川大读书了……”“再然后,组织希望我能在西南联大潜伏下来,我又从川大退学,重新就读西南联大,我正是在这个地方,和这些美国‘飞虎队’,也就是美国来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飞行员们,进行结交。”“一开始这种结交是有意的,后来我发现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在那时发展成了真正的友谊;再之后,局势动荡,国家对立,我们成为敌人;前些年,我们又成为朋友……”说到这里,老马忍不住慨叹一声,“唉!我怀念我的地下d生涯。”他道:“我一直没有说过最喜欢你什么,我最喜欢的是《出路》。我们有很多老人,喜欢你的《出路》,不光是因为你写了大团圆,还因为你在其中隐约透露出一种对积极进取的人的同情……你隐隐的赞叹那种生命力,其实我悄悄的告诉你,我也这么认为。”“我们都有自己逐渐形成的一个价值观,和不可逾越的雷区,不论是什么人也不能破坏它。”余切听得很认真。京城作协组织了一次研讨会,余切也参加了活动。这次研讨会地点就在“小西天”电影院——对,就是之前燕大学生聚会的那个地方。为啥要搞研讨会呢?《京城文艺》的李铎觉得,将来可能有一批专门负责为影视化来创作的作家,因为现在的作家薪酬体系当中,编剧的工资要比写的工资高得多,而且能很轻易的卖两次钱。一次当卖,一次当剧本卖。所以,有必要看看现在的商业化电影。这也是文化部门下达的要求:电影也是文化部门应该推广的产品之一,但它这个时代,表现得比逊色太多。《小鞋子》的受捧,大家还是更多认为是原作品本身就优秀。不少作家参与了这个会议。余切,石铁生、刘振云,还有恰好来京城出差的贾平凸等人,还有一些军旅作家。既然都在小西天影院了,自然要看一些优秀的故事片,看个啥呢?大家投票出来的电影是日本片《追捕》,这是个经典商业片。小西天影院人满为患,结果一进去,落了座,小西天的工作人员道:“对不住了,各位老师,咱现在不能放日本片。”“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里面有大尺度的镜头?”贾平凸道。“不是!”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