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茅盾文学奖(3/5)
原来刘芯武还在写呢!我以为他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编辑了。”“怎么没有写,一直在写。”冯木道。而且,冯木说了个公道话,“刘芯武其实写的可以,如果没有你,他可能是过去几年很优秀的作家,杭城会议后,我看到现在新的作家已经起来了,那他本来应该有一段时间是‘最优秀’,结果现在什么也没有。”“今后的时代,恐怕要把他遗忘了。”玎玲和刘芯武的关系很不错。她曾经向外国记者夸赞过刘芯武,现在也关注刘芯武的近况:“前一段时间,他写了一个《钟鼓楼》,把前几年发生在钟鼓楼的几户人家的故事,通过12个小时的时间都叙述出来……我们很惊讶他能写出这样的,很有创新。”“但是。”玎玲叹道,“这怎么能比得过《大撒把》、《我们俩》和《和你在一起》的合集呢?单是其中的一部拿出来,也都是比不了的。”“现在想起来,他还是个很让人印象深刻的年轻人,如果不瞎搞(打压余切),我们这里还是会有他的一席之地。”余切拿到了茅盾文学奖!巴老给余切写的评奖理由,是因为“这一真实的反映了八十年代市民生活的生活”。越简单越重要。不论是杭城会议之前的作家,还是之后的作家,他们都无比的迷恋乡村这一题材,使得改开这一巨大历史事件下,十数亿人的城镇化竟然没有对应的文学作品。如今这一个空白被弥补了。所以在大礼堂的现场,出现了乔公也并不稀奇。他早就和马识途、巴老等人认识,但是没想到,他也很认识余切。乔公身着简装,他的身材并不高大,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余切,你什么时候,和你老师一起来跟我摆龙门阵?我上次去过你家,听说你来首都时也揣着一把豆子,我们正需要你这样的人。但你这次不要捐钱,尤其是不要捐太多钱,为什么不要,我后面和你讲。”“你发达了,没有忘记自己的穷兄弟,没有忘记你从哪里来。我原先以为是马识途教得好,现在知道,你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他握住余切的手,说:“你的,还有你的人,我都是信任的。”“你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大家能够帮你解决的。”余切能有什么困难?这是一个十分宝贵的机会,但仔细想想,余切真的没有什么困难。所以他实话实话,“我想不到我有什么难的。”结果乔公哈哈大笑,他左右张望,其他人也忍俊不禁。乔公只能说:“你猜我最喜欢你的什么?”应该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