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大人物眼中的大人物(这章涉及许多情节,较为关键)(5/5)
前后用了五十二年,他也成为茅盾文学奖上最年长的作家。获奖时,他已经89岁,几年后便与世长辞。这是不是有些命运无常?能抓住命运的人,毕竟是十分稀少的。余切此时才意识到他渐渐积累了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力。这些将来的大人物,现在都觉得他是最厉害的人之一。正因为这样,谢晋在前期拍摄时,只要遇到任何和余切原著冲突的事情,立马就会问余切:“这样行不行?”“行!”谢晋还会再详细解释一遍,确认余切这个门外汉搞清楚了,再问一次:“这样行不行?”“我觉得可以了,行。”谢晋才能放心。“我们这部戏是你的来创作的,部分投资也来自于慈善行动的筹款,而这一个拍摄任务,是组织上交给我们沪市制片厂来完成的……没有你,从各方面来讲,都不可能有这个电影。”这种事情发展到登峰造极的一步,就是《大众电影》前来拍摄封面。余切因为在文学院上课,迟到了两个小时。谢晋于是向《大众电影》的团队提议:“我们延后两小时拍摄,因为余切还没有来。等他来了,我们再拍。”《大众电影》竟然也同意了,一点儿也不觉得摆谱,也不敢去文学院把余切拉出来。他们说:“余老师在上课,他说的话,讲的东西,难道是废话吗?我们不能打扰他的思路。”大家等待了两个小时,等到余切来的时候,也没有一句怨言,反而高兴道:“余切还是挤出时间来了!我们这个照片要拿去面向全国观众,将来还要做成日历、明信片……如果没有余切,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终生的遗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