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人们想要成为想余切一样的人(2/5)
间管理制度,抓纪律抓考核的“乔厂长”们似乎没有区别,他是一个文学上雷厉风行的“强人”。但厂长们尚且会因为工人不配合,而惨淡收场,而文学创作的特殊性,使得余切总有一个“当你们一起上都不行时,我就自己上”的底牌,这反而树立了余切的权威。在85年的前两个月,杭城会议回来后的一百多位作家和编辑,都带着新的感悟,写出了新的东西,但余切的一出来,如同空气都抽干了,所有烈火因失去氧气都在一刹那消失,转而全部燃烧在余切的新作上。徐驰看到余切每天上下课,骑摩托车从长安街那边飞驰而过,他红白相间的雅马哈从一片灰黑钢铁的自行车丛林中冲出来,构成一副绝佳的对比画面。很多自行车都拼命的踩,车轮飞快,但就是跟不上余切,只能憧憬的看着他飞过去的背影。他意识到,人们想要成为像余切一样的人。徐驰已经想好了余切报告文的后半段:是的,就是这么一回事。人们想要成为余切一样的人,他不完美,他有点我行我素,他不同于干部、数学家这样的老派模范,但他确确实实是一个模范人物!徐驰采访了进修班的许多人。他问余桦:“你怎么看待这位年轻的余老师?”余桦说:“余老师虽然年纪小,做事却很周到,但凡是他有一些过激的举动,他都自己承担后果,而好处是大家的……他一次又一次证明他是对的,所以我们就形成了习惯。一般来说,别人给我灌输一个念头,我总要先确认正确与否了,再考虑要不要接纳;而余切告诉我的,我先接纳了,如果遇到错误,我再想想是不是有问题。”余桦的话这么诚恳,但他竟然不是最对余切五体投地的。苏彤推了推眼镜,说:“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都会有一个文学偶像吧!比如余桦的偶像是川端康成、是卡夫卡,我的偶像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您可能不知道她,她写出了《心是孤独的猎手》,《黄金眼睛的映象》……我知道还有人的偶像是海明威,是鲁迅。”“但是!”苏彤深吸了一口气,“他们都离我很远,在我现在看得到的人当中,唯一能让我佩服到称得上‘偶像’的就是余切了。”苏彤也不是最佩服余切的。最佩服余切的是一个叫管谟业的人。这个人很喜欢说话,从小到大被批评过许多次,所以他努力控制住自己说话的习惯,还取了一个“不要说话”的笔名。但他总是本性难移,有时候他遇到非常激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