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羊城文坛(2/3)
相当,被中央赋予当时文坛“三活跃”的赞誉。然而,仅仅数年后,情况就迅速变化,今年年末在燕京有一场全国性的作家会议,来自于粤省的作家只有寥寥几个,完全和其经济体量不成比例。抛开欧阳衫、程残云、秦木这些老一辈的粤省作家不谈,如今该地文坛已经有点青黄不接的征兆,当地作协很着急。余切的《出路》,和在南方尤其流行的《大撒把》,被认为是可以拿来启发的。时年76岁的欧阳衫呐喊道:“虽然说全国经济看粤省,粤省经济看鹏城,但我们只顾着做生意也不行——改革文学这种东西为什么没在粤省出现,简直是荒唐!”“华人移民的文学创作,为何也没有在粤省出现?我相信粤省人才济济,绝不是天生比人差,实在是我们活动做的不好,我们组织的不好!我应该首先承认错误!”欧阳衫是这时候的粤省文联名誉主席,他一般已经不再出面,然而,这一次却显得很激动。刚做成文坛行政老大的王濛,此时在羊城出差,他把余切当做救命法宝,让他来解释粤省文坛如今尴尬的现状。余切略作思考就说:“我不认为商业文化不算是一种文化……而且,实际上很多粤省文化名人,目前在港地进行创作,比如那个港地四大才子,其中蔡阑和黄湛森都是粤省的。”“港地文化起了一种虹吸作用,他们不仅在审美上虹吸了羊城读者,而且人才上也确实虹吸了。”“我们常常说到马列,讲究物质决定意识!但是你说文艺复兴,没有了文艺复兴三杰……文艺复兴还有没有那么伟大,还真不好说!搞创作,还是要信一点点‘人择论’。”欧阳衫大笑:“你年纪这么小,反而照顾我们的脸面,给我们开脱……唉,你这样我更不好受。”“我是真心这么想的。”余切道。王濛则在那和稀泥,说官话:“粤省文坛现在的情况,肯定是短时间的,可能年轻人们一时间还没有转过来弯——今后我遇见了粤省出来的青年作家,我一定重视他!”说是这么说,王濛私下里和余切吐槽:“我来羊城半个月了,这里的人电视要看翡翠台,听歌要听‘金歌热曲’,都是港地……你不知道啊,你是我们北方作家中,卖得最好的!巴老都卖不过你!严肃文学的氛围,在这里太弱太弱!”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余切说:“我不是川省人吗?怎么成北方作家了。”王濛一拍脑袋:“哦,从我和你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