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林黛玉的两封信(3/5)
的地位,二者皆是首屈一指。”“父亲也应知道,岳大哥并非科举出身,或许思虑不周,想不出这些儒生的痛点来,还望父亲能不吝赐教。这对女儿在京城的安危息息相关,再恳请父亲建言。”一收笔,林黛玉捧着脸颊想道:“毕竟我是住在岳大哥这里的,岳大哥若是遭奸臣陷害,那我的日子当然过不好了。爹爹肯定不会知道,我说的是皇后来信,若是岳大哥输了这一阵,我们或许就只能草草结婚,然后去辽东苦寒之地了。”“虽说和岳大哥去哪里都没差,但是这一大家人才稳稳过了没几日又分开,总不是什么好事。”收起思绪,林黛玉抻了个懒腰,将两封书信规整好,来到隔间的小榻上,轻轻拍着雪雁,吩咐道:“雪雁,雪雁?醒醒了,别睡了,要睡也回房里去睡。”“姑娘……”雪雁似信非信,在说呓语一般,“今日我与两位姨娘打扫了屋子,又搬了行李,累得我不想挪动了,就在这凑合一晚吧。”林黛玉摇摇头,满是无奈,但仍是宠溺的将身上披挂的毛毯盖在了她身上。“好,那就睡下吧。记得桌上有两封书信,明日一早寄出去。”“上面的那封寄扬州林家,下面的那封送皇城。”雪雁应着道:“我知道了。”待林黛玉吹熄了灯台,徐步走出门,雪雁嘴里又嘟囔起来,似是重复林黛玉方才话,让自己熟稔于心。“上面林家,下面皇城……林家下面,皇城上面……”“上面的送皇城,下面的送林家……”……被林黛玉赶进房,岳凌自顾自更衣,坐在榻旁泡起脚来。近来辍朝,给了他一个朝政新人十足的喘息机会。不单单是有关“经筵大辩”的事,尤其还有他的度政衙门,一直没有开起来,始终都是只有一块招牌。当然,想做成新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班子,如今已有了名头,是该好好谋划一番了。旧时他治理一州之地,一省之地,可以事必躬亲,多劳于案牍,尽心尽力的处置。但治理国家,兴新政以改革,便不能全赖他个人了。就算是最精明的“王相公”主持变法都有他的一套班子,虽然说他选人才的眼光差了些,但总也算是将改革改起来了,能推行落地。作为决策新法,岳凌虽然有超出时代的眼光,但真正切合如今推广的,还需要能人一同商议,所以决策层还应该填充人手。选两位协理大臣,为左右手,似是有内阁最初的模样了。度政堂之下,又不宜臃肿,应有分管各项的署衙,仿照他在沧州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