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万历十五年 8 参与感(3/4)
她觉得太辛苦了。
在她看来,反正,自己的好大孙朱常洛不可能继承皇帝的位置,让他好好的耍,不就行了。
当然,关于将藩王外放这个事情,朱翊钧可是一点风都没有透出去过……
现在这么多皇子之中,只有一个人符合既上文课,又上武课的人。
那就是老大朱常洛,他的好日子也算是到头了。
………………
万历十五年的五月五日,暑气渐盛。
乾清宫内,冰鉴散发着丝丝凉意,却驱不散朱翊钧眉宇间的凝重。
一份厚厚的、墨迹犹新的奏疏摊开在御案上——这是礼部会同户部、吏部,耗费数月,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最终汇总上来的全国“恩养耆老名册”及初步预算……
朱翊钧的目光跳过那些繁琐的府州县名,直接落在最后的几行关键数字上:“大明万历十五年,钦定恩养名册统计,年逾七十者,记七十八两千三百人人,年逾六十五者,不含七十以上,计约 两百二十四万五百六十二人。
总计应恩养者,三百零两万两千八百六十二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按圣旨定例,七十以上者:银币三枚,松江细棉布一匹,肉食五斤。
六十五以上者,银币两枚,肉食三斤,松江细棉布半匹。
按照内阁拟定的市价,总计需,万寿宫特制银币就需白银一百二十八万两。
布匹需四十九万两。
肉食七十万两。
即便此时平均寿命不高,但基数大,老人绝对数量依然惊人……
虽然朱翊钧知道地方上虚报、冒领、年龄估算不准等问题肯定存在,但他认下了,在看完这个奏报之后,便立即召集重臣。
申时行,张学颜等,六部九卿也早就在内阁中做好了被召见的准备。
来到乾清宫中。
朱翊钧给了内阁首辅申时行赐座。
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