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挖坑式辩论(2/4)
我只是给你一个消化的时间,至于结论还没有说完,当然,如果你全部理解了,我也不用长篇大论摆事实讲道理那般给你讲解,至于听不听的明白那是你们的事。”
“愿闻其详!”
“哼,历史是之前就发生过的,我们学习过程中,大胆求证,小心推理也是严谨的组成部分,至于你说我们做的诗,不好意思,那只是文字上的一点展现,为的是让大家更能理解,而不是你所说的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种听起来很美,实际上属于无病呻吟,空虚无物的诗句。
当然,你们是文学系的,喜欢在文字中夸大一些也可以理解,但文学与历史是两回事,我们用到文学时是为了传承,你们用文学时是为了伤春悲秋,本就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我最终的结论是你们好好玩你们的文学,尽管尽情地务虚,我们学我们的历史,总结前人经验,我们使用文学可以更好的传承,你们在这里大言不惭地说历史,就是误人子弟,让后来的学子们多走了不少弯路,我们有义务对你们进行纠正,而不是你们认为我们刻意地营造这种氛围。记住,历史是严肃的话题,我们只是不允许你们肆意扭曲。”
这家伙越说越激动,脸上还刻意摆出一副为了真理刚正不阿的表情。着实引起了围观群众的一阵叫好声。
李云却也不恼,轻声说道:
“历史是一门独立学科我们不否认,可多少历史是由你们口中所谓的文学传承下来的?你随便利用文字就能扯到文学传承,我问你,你刚才所谓的诗有多少人牢牢记住了?我随便说了两句,不说别人,连你都记在心里,谁更有传承意义?这个建筑有没有历史你们说的算,能不能传承下去,则由文学说的算,做为华夏最悠久的一门学科,也不容你这样轻视和诋毁!”
杨小辉拍手叫好,不是李云的发言有多精彩,而是昌南大学的学生们自以为看透了李云偷换概念的伎俩,却不知道,那只是李云放出的疑云,其真实目的已经达到,那就是将他们以历史为由头的话题转移到了历史与文学的对立面。
这样,再讨论起来才有优势,说到辩论,谁能是文科生的对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