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繁荣下,隐藏着的扭曲病态(4/5)
!”
........
他所料一点都没错。
除了和邵维鼎交好的一些公司,其余日本财阀,集团,纷纷命令他们的媒体,对此进行反击。
几乎等不到第二天,当天晚上的晚报,以及电视新闻。
如《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立场偏右、与财阀关系深厚的媒体迅速迎战。
《读卖新闻》发表社论《警惕“外来和尚”的迷魂汤》,痛斥邵维鼎“妄议日本国本”、“其心可诛”,认为他对日本财阀的评价是“基于肤浅理解的恶意中伤”。
并强调日本财阀体系是“战后经济奇迹的基石,稳定与繁荣的保障”,其内部协调机制是“独具匠心的东方智慧”,绝非僵化。
《产经新闻》则更加露骨,标题直接是《邵维鼎的野心:以批判为名,行掠夺之实!》。
暗示邵维鼎批判日本财阀是为了瓦解日企竞争力,为其鼎峰在日本市场(如夏普、能源合作)的进一步扩张扫清障碍,甚至影射其与“港岛特殊背景”的联系。
日本财经界和政界也暗流涌动。
一些老牌财阀的高层对这篇报道极为不满,认为邵维鼎“过于狂妄”、“不懂日本”。
但也有一部分思想开明的企业家和经济学者,在其余平台中对报道的观点表示认同或深思,认为日本企业确实需要反思和变革。
一场关于“日本财阀模式优劣”、“企业终极使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大讨论,在媒体、学界、商界乃至普通民众间轰轰烈烈地展开。
邵维鼎的名字和“鼎峰”、“海港城”一起,毫无争议的成为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然而,无论争论多么激烈,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海港城 这个名字,伴随着这场席卷日本的大讨论,彻底烙印在了日本人的心里,尤其是那些具备消费能力的群体心中。
对邵维鼎的口诛笔伐,非但没有损害海港城的吸引力,反而像烈火烹油,让它的知名度达到了顶点。
人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