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不是我们需要迪士尼,而是迪士尼需要我们(3/7)
词其实就是迪士尼。
但是在20世纪70-80年代,迪士尼动画因创新乏力陷入低谷,传统2D动画的同质化问题突出,题材局限于童话改编和动物拟人化故事,票房成绩并没有多好。
哪怕是去年的《狐狸与猎犬》虽涉及友情,但叙事框架仍以儿童视角为主。
无法作为大众题材去推广。
《非常好声音》则不一样,这部集齐了梦想与音乐的拟人化电影,毫无疑问突破了这个框架。
不但吸引到了儿童,而且还以“追逐梦想”这个着力点,吸引了大量成年人的关注。
在前世,打破迪士尼童话叙事的是乔布斯开创的动画工作室——皮克斯动画。
这家工作室,不以简单的低幼化情感,而是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细腻的情感刻画,覆盖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其主要策略,就是三板斧,也就是友情、亲情、爱情。
例如《怪兽电力公司》通过怪物与小女孩的互动探讨恐惧与爱的对立,而《机器人总动员》《玩具总动员》则以环保和人性异化为隐喻,展现了对社会议题的思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有梦工厂动画的《机器人瓦力》
华纳旗下的照明娱乐推出的《神偷奶爸》
以及迪士尼的自我革新推出的作品例如《冰雪奇缘》通过艾莎的自我接纳探讨女性独立,《疯狂动物城》以动物乌托邦影射种族歧视和社会偏见,均获得票房与口碑双丰收。
至于迪士尼通过收购皮克斯吸收其创意基因,推出的作品《头脑特工队》系列更是拿到了动画电影中史无前例的票房成绩。
这个票房纪录,直到2025年,才被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打破。
所以,动画电影存在着相当大的市场。
但前提是,摆脱低幼叙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突破人种语言,也只有情感和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才能成为动画的核心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