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都市言情> 娱乐:我想做资本,不想当影帝> 第1138章 用实力征服剧组(2/4)

第1138章 用实力征服剧组(2/4)

美丑,家世背景,观众从他们身上都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



    这种人物一定是以自身欲望,世俗欲望为导向,因为现实中的人活在七情六欲中,没那么完美。



    无聊就要寻找快乐,压力大了就要发泄,生病了就容易矫情,喝个酸奶都忍不住不舔盖。



    更别说缺钱,缺爱 ,缺安全感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些都没法从道德层面进行审判,因为人并不是为了遵循道德而活着的。



    这种七情六欲在“偶像型人物”,即偶像剧里很难出现。



    “偶像型人物”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和下沉市场。



    要美,为了让年轻观众心动!



    要强,为了让年轻观众崇拜!



    要惨,为了让年轻观众心疼,产生保护的欲望。



    很多“偶像型人物”还有猫狗的可爱属性,也是为了激起观众的保护欲,观众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这和追偶像一样,年轻人更容易迷恋偶像型角色,也更喜欢追星。



    这不是单纯的慕强或颜控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



    所以偶像型角色和偶像明星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不过现在偶像产业商业化泛滥,它的负面影响逐渐超过了正面影响罢了!



    从编剧理论上来说,人物塑造更推崇鲜活气,所以不鼓励编剧写偶像型人物。



    从艺术美学角度里的典型形象,也排斥“伪人”塑造。



    “现实型人物”的价值更加普世一些,观众看这类角色的时候容易产生共鸣,能对现实生活进行一些提醒、启发和引导。



    可以帮助观众跳出主观视角,从客观角度审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去思考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也更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和人内心真正的需求。



    这样就能帮助观众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世界,更好地面对生活。



    因此,“现实型人物”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突破圈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