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都市言情> 娱乐:我想做资本,不想当影帝> 第1131章 电影在表达黑暗后,要多一些曙光(2/4)

第1131章 电影在表达黑暗后,要多一些曙光(2/4)

    “编剧把华国农民塑造得过于冷漠,把勤劳勇敢善良的人的命运塑造得过于黑暗。”



    说到这,洛君泽停顿了一下,对重又认真倾听的梁蜜、于晓慧和段芙问道:



    “去年春节后,作家方芳写的关于江城口罩的日记,你们知道吗?”



    于晓慧和段芙点头,梁蜜摇头。



    洛君泽若有所指地说道:



    “华国文艺作品在世界上得大奖的,无论电影还是文学作品,都有我刚才评价《隐入烟尘》故事的倾向。



    方芳的日记为什么在国内引起巨大争议,而在西方能极速出版?是同样的原因!



    所以我宁愿去米国写《小丑》,也不会在华国写这类夸大苦难的故事!”



    洛君泽必须把这个问题和于晓慧沟通明白,让她有个清晰的评判标准。



    洛君泽拿着《隐入烟尘》剧本掂了掂,总结道:



    “我说了这些,不是说这部电影没有优点!



    这个剧本加上李瑞君的过往电影成绩,我相信拍出来国内会有一批拥趸,送到国外评奖也有市场!



    但它结尾的方向有问题。



    没有完全尊重真实,没有完全按真实的生活去拍,而是增加了人为的“调料”,艺术高于生活可不是这样高的。



    忽略了整体的真实,毁掉了本该完美的作品!



    电影固然不能只表现光明,不表现黑暗。



    但在一个光明的时代,电影里却只看到黑暗,光明只有一线烛光、点点微光,那一定是文艺作品本身出了问题!”



    于晓慧彻底明白了洛君泽的理念!



    洛君泽不是不知道有黑暗,也不是赞成电影只表现光明,而是不赞成电影只说黑暗,或者只在黑暗中留一缕光!



    他的主张是在描述黑暗的最后,一定要多一些曙光,给人们希望!



    而不是只血淋淋地揭露伤疤,夸大苦难,引起观众悲伤的共鸣,其他不管了!



    “你们记住,电影作为增强人民精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