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第119章 八百个学童,最大的底蕴(1/3)

第119章 八百个学童,最大的底蕴(1/3)

    入冬了,停工了!



    距离江淮大水天灾,已经过去六个多月。



    接近四万的流民,如今已经渐渐想不起家乡的样子。又或者说,他们不愿意回忆家乡的样子。



    古人讲究落叶归根,然而根的地方烂了,如果没有那些贪官污吏,那一场大水不会死那么多人。



    因为恨贪官,所以连家乡也恨上,以至于人人都不愿回忆,如今灾民们自称是泾县人。



    这一日恰是冬至……



    也是数九严寒第一天……



    后世华夏许多老人,还懂得怎么数九,但是年轻一代已经不懂,或者说大部分人不太懂。



    数九,其实就是从冬至开始算,每九天算一个九,总共计算九个九。



    所以数九又被称为冬九九,是从古代传下来的生活经验。【这一段算是民俗性质科普,我很希望现在年轻人了解我们的文化。】



    古人关于数九,有一段歌谣,听起来像是顺口溜,然而却饱含着科学道理,因为说的是季节和气候,讲的是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这个歌谣叫做《九九歌》,在古代连孩童都会背……



    然而或许是因为杨一笑穿越的关系,所以在这个云朝竟然没有这歌谣。



    所以,泾县才子又一次‘学究天人’。



    一段原本属于古人的生活歌谣,被他重新教导给这时代的古人。



    《九九歌》,其实是很粗浅的民俗顺口溜,然而连杨一笑自己都未意识到,这首童谣给他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声望。



    天下百姓,多有传唱。



    开始时,就此日,于小小泾县之中,杨家村的旁落,一座流民大营,如同点燃星火。



    ……



    教导歌谣纯粹是杨一笑的无心之举!



    今天是冬至,河渠上停工,由于寒流突袭的缘故,杨一笑担心流民会冻伤,于是他一大早出门,在流民大营之中巡视。



    但是还没巡视多久,他被一群孩童围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