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杨一笑的另一支精兵(4/6)
机会啊。”
对于这货的胡搅蛮缠,杨一笑大有深意的笑了。
他慢悠悠的问了一句……
只一句,就让老周语塞难答。
“你知道他们这群人的底蕴吗?你知道他们是怎么筛选出来的吗?”
周县尉顿时默然!
没办法,不服不行,当初关于第二批的筛选,其实他也是参与到内幕商量中的人。
陷阵营的第二批,68个人,有赵云,有崔寒山,其余也都是武人,来自江淮的灾民。
他们这第二批的底蕴实在太强,几乎可以用一句‘万里挑一’形容。
当初十几万江淮流民,遭灾之时先死七八万。
剩余十多万人逃荒,一路走一路不断的死,艰难撑到京师之地时,人数已经锐减到五万。
从十几万,变成五万,这种因为活生生饿死而减员的凄惨,却从某种程度变成了筛选精锐的青壮。
五万人到了京师后,在那里挨饿了半个多月。
然后,领了三斤粮食继续北上……
七八百里路,要走七八天!
一天约合一百里,也就每小时要走4里。然而这是把白天黑夜都算上,实际上不可能一整天都在赶路。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灾民们每小时要走七八里,即使按公里数折算,也得是3-4公里每小时。
这是一个很吓人的速度,几乎可以说创造了古代奇迹。
3-4公里每小时,听起来似乎不咋地,比如后世某些‘吃饱了没事的’健走团,一小时可以步行七八公里路。
但是,各自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后世那些健走团,各个吃的满身肥膘,走路是为了锻炼身体,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
而赵云他们这批人,北上之时只有三斤粮食……
他们已经饿了接近两个月,本身已经饿的体弱无比,却要在八天时间里行走八百里,只有成功到达者才能吃到杨氏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