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胡惟庸案(下)(2/3)
惟庸在自己的幻想里美的勾出了耐克嘴。天幕前,无数人陷入了一言难尽的寂静。弹幕幽幽然的划过。【不是,哥们,谁给你的这个自信啊?敢质疑老朱在朝中的人脉?】【真逗,这兄弟仿佛是猴子派来搞笑的,真当老朱的锦衣卫是吃干饭的啊(狗头)】【胡惟庸这个时候,锦衣卫好像还没设立呢,不过那时候老朱手里捏着一个叫‘检校’情报机构,据说情报能力比现在美国cIA和苏联的克格勃还猛(狗头)】【那开玩笑的,大臣在家拉了几泡屎都调查的清清楚楚的(狗头叼花)】【呕!吃饭呢,别整这么恶心的玩意儿!!(救命)】【害,举个例子,只是表达一下那个意思而已嘛!】【胡惟庸这二百五,别的本事没有,脑子确实有种比别人少了点东西的美】【正确的,合理的(狗头)】天幕前。胡惟庸脸色青白交杂,神色难看极了。他拼命的向自己曾经的那些“同党”示意,谁知满朝文武全像是瞎了一样,全然瞥都不往这边儿瞥一下。……天幕缓缓转过。胡惟庸的倒台其实十分简单。有一次,他的儿子从马上跌下来,被路边“刚好”经过的马车碾死了。胡惟庸大怒,直接越过司法部门,杀了马车夫。次日,朱元璋平静的传召了胡惟庸。胡惟庸还愣了一下,心道自己不过是杀了个马车夫,这种小事怎么会闹到朱元璋面前?于是,他怀着纳闷的心情去了。大殿门开,一袭龙袍的帝王平静的端坐在高位上。胡惟庸连忙挤出了笑容,声泪俱下舌灿莲花的为自己为何会失去理智做出这样的事情辩解,并且引经据典,讲儿子和自己的关系多好啦,可怜天下父母心啦……帝王耐心的听他说完,指节点点桌子示意他坐下。胡惟庸心底松了口气,以为自己这一关过去了。朱元璋起身,经过他面前时,淡淡的留下了一句话。“大明律令——杀人,偿命。”说完,朱元璋平静的走了。胡惟庸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上,傻了。他打了个摆子,从头凉到尾,刹那间如坠寒窟。【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三万余人在此案中遭到株连!!曾经,胡惟庸在朝中广结党羽,妄想着一万个人朱元璋想处置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朱元璋用行动告诉他,一个人犯事儿,杀一个。一万个人犯事儿,那就杀一万个!!!纵观全局,胡惟庸是真的要谋反么?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从头到尾都在朱元璋的手掌心里没跳出去过。用了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