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章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1/3)
张韬的心猛地一沉。他还没自信到相信自己的学生如此抢手。更何况,其中有些名字在学术领域对他毫无威胁,只会在教育领域让他颜面扫地。诈骗?这个念头一闪而过,立刻被否决。其它人的情况不知道,但眼前王令骁邮箱里的这封,绝对是如假包换。这不是偶然的学术猎头行为,更像是一张精准撒开的网!张韬感到一股凉意从脊椎升起。他突然想到了最近央视的专题片。“围猎……”这两个字不受控制地从他脑海中蹦出。“你问过所有人了吗?课题组里还有谁收到了?”张韬的声音变得异常严肃。“我不敢大张旗鼓地问,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者打草惊蛇,就悄悄问了几个熟悉的人……”王令骁摇头:“大概有一半明确表示收到了,另一半有可能是真没收到,也有可能是没注意邮箱。”这类邮件确实有很大概率被直接归类为垃圾邮件,不会出现在收件箱里。但问题的严重性还是远超想象。连海化物所是国家级研究所,但并非保密单位,管理上相对开放,人员背景虽然经过审查,但在“糖衣炮弹”面前,尤其是面对世界顶级学术圣殿的诱惑,谁能保证百分百的定力?更关键的是,项目涉及大量合成、表征、测试,流程复杂。即使核心成员可靠,一些外围的实验助理、测试员、甚至负责清洗器皿的学生,也可能有意无意地接触到关键样品碎片、测试数据打印稿、或者实验室电脑里未及时清理的中间结果。保密,在他这里存在着天然的、难以彻底堵死的缝隙。张韬不再犹豫,立刻拿起桌上的红色保密专线电话,直接拨通了常浩南的号码。火炬实验室。常浩南刚回到自己宽敞却略显冷清的办公室,倒了杯水还没喝上两口,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看到来电显示是连海化物所张韬,他立刻接起。“张院士?这么晚还没下班?”常浩南瞄了眼窗外已经渐黑的天色。“常院士。”张韬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完全没有闲聊的意思,“刚刚所里发现一个紧急情况,需要跟你沟通。”随后,他用最简洁的语言,将王令骁发现的情况快速叙述了一遍。“……邮件来源确认过,基本是真实的官方渠道。时间集中,目标明确指向项目核心成员。我判断,这不是普通的学术招聘,极有可能是一次有组织、又针对性的行动……甚至,不排除是某种掩护,为窃取信息的行动进行干扰。”“您那边有什么打算?”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