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1章 切割(1/4)
大约一小时后。火炬实验室,常浩南的办公室。巨大的曲面屏上分割着多个窗口:连海发布会重播的尾声、全球主要财经媒体网站的实时更新页面、以及纳斯达克、纽交所的预开盘数据。他端着一杯清茶,平静地注视着屏幕,等待着预想中那篇揭露“产业化受阻”的报道引发的市场震荡。在此前的推演中,当资本狂欢的泡沫被这则消息戳破,三大股指开盘后的暴跌将是不可避免的。那将是一场资本市场的“多空双杀”。就在这时,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骤然响起。常浩南眉头微挑,放下茶杯,拿起听筒。“常院士,我是童云。”电话那头传来工业建设委员会新闻中心主任童云的声音,语气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忙乱和困惑,“情况有点变化,舆论走向,和我们预想的……不太一样。”常浩南微微一怔,“具体什么情况?”“是《华尔街日报》!”童云语速加快,“他们发的不是一条简单的快讯,而是一篇……完整的、火力十足的评论员文章!现在这篇报道已经被全球各大媒体疯狂转载引用,几乎所有的关注点都被它带跑了!我们准备好的引导性报道……效果可能被严重削弱……”常浩南心中一凛,立刻在键盘上敲击了几下,调出《华尔街日报》的官方网站。首页最醒目的位置,那篇新鲜出炉的文章标题如同灼热的烙印映入眼帘:《谁在阻碍一场新能源革命的到来?》他迅速点开,目光如电般扫过文章内容。越看,他脸上的表情越是精彩——从最初的凝重、疑惑,逐渐转变为惊讶,最后甚至带上了一丝叹服。文章开篇承认了张韬院士透露的“产业化受专利纠纷阻碍”的事实,但很快笔锋一转,把矛头指出当前跳出来制造麻烦的三家公司,认为其背景可疑、实力孱弱,是典型的“专利主张实体”,即俗称的“专利流氓”。文章毫不客气地质疑,仅凭这三家虾兵蟹将,根本不可能有胆量和能力去撼动背靠国家级科研力量、手握颠覆性技术的烛火科技。紧接着,文章又引述“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人士”的观点,直指这场全球范围内的专利诉讼风暴,其组织之严密、出手之精准、资源之雄厚,绝非普通专利流氓所能为,背后必然有“具有强大行业影响力的国际巨头”在暗中操纵和资助。文章虽未直接点名,但字里行间对“实验室设备巨头”的暗示,以及对“维护现有设备垄断地位”、“惧怕新兴技术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