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M88-3上的新型气膜孔(1/4)
就在常浩南等人接回那四架图160战略轰炸机的几乎同时。盛京,航空动力集团第606研究所。如今已经升任为全所总设计师兼副所长的刘永全,此时正在对着电脑,查看下属几个设计研发团队刚刚提交上来的阶段性问题汇总。这是他在参与涡扇10项目时,从常浩南那里借鉴过来的一个习惯。后者在主持项目时,会不定期要求下属各设计小组将前一阶段新发现的,或是过去就存在、但理解仍不够透彻的问题提交上去,再分别进行解决和处理——并不是说马上拿出一个结论,而是给出对下一阶段工作方向的引导。实际上,这也正是常浩南通过系统开展项目时,系统给他的引导方式。因此,对于参与者能力的提升也是几乎立竿见影的。而刘永全作为常浩南的副手,正是从中获益最多的人。所以在开始主持所里的技术研发工作之后,也有样学样地采取了类似的办法。只不过他很快发现,这种接近于手把手教学的方式疗效虽好,但对于项目领导者本身的水平和工作强度要求很高。结果就是,本就不算充裕的休息时间,又被挤占掉了不少。“这一份也弄完了……”刘永全一边自言自语地嘀咕着,一边移动鼠标,点击了一下屏幕上的保存键,然后关掉文档:“那就……还剩下最后两份。”他看了一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开始思索要不要休息一会。也就在这个时候,办公室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进!”刘永全觉得有些庆幸。因为不用再纠结了。房门打开,一名身穿蓝色工装的技术人员行色匆匆地走了进来。从对方那根本压不下去的嘴角,不难判断应该是有好消息。“小万呐,是你那边的测试做完了?”来人叫万中辉,是常浩南之前从涡扇10项目组基层挖掘出来的一位年轻人。考虑到刘永全目前正好在负责M88和SeA系列发动机的改进和研发工作,于是便交给他进行培养。也算是带着见见世面。当然,说是年轻人。其实已经三十出头了。比常浩南岁数都大。只是在正常的工程师发展路径上还算年轻。“没错。”万中辉点了点头,把一直夹在腋下的文件夹放到了办公桌上:“M88-3发动机新型气膜冷却设计的测试结果,您过目。”按照之前给斯奈克玛画出来的饼,M88-3发动机要在寿命和可靠性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基本达到最早M88-1型号的性能。重中之重自然是将推力提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