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重启二毛去核化(2/4)
出道:“而且,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如果支持这些用恐怖手段达成目的的组织,早晚都会遭到其反噬,所以应当避免以任何形式与他们站在一起。”“第二,就是西亚北非这片地方,尤其是西亚,自古以来就是一片进去容易离开难的泥潭,上次美国人撤得快,才没被困在里面,但他们不可能每一次都有那么好的运气。”相比一开始那条略显单薄的说辞,刚刚这两条理由显然要丰满很多。至少张老的眼神中已经透出了几分满意——第一条,自不必说。就在休会前不久,大洋彼岸的情报机构已经公开了其初步调查成果,并将袭击的策划者锁定在了基地组织的某位大胡子领导人身上。而这位领导人,正是十几年前美国人亲手培养并扶植起来的“抵抗势力”首领。如果再把时间线往前推动一些,那么现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发源地正是大卫国。而他们也在1972年的慕尼黑吃到了属于自己的回旋镖。关键在于第二条。“所以小常你认为,下一场冲突的引爆点,会是爱乌罕……或者周边地区?”这一次,提问的并不是张老。而是傅友全。他一开始还因为常浩南主动开口帮自己解围而长舒一口气。结果还没等这口气喘匀乎,就听到了对方给出了“将会开战”的判断。再结合后面的几轮问答,尽管常浩南没有明说,但不难听出他话里话外都在暗示爱乌罕这个国家。毕竟是拉登先生发家的地方。于是,刚刚放下的心又重新悬了起来。要知道,爱乌罕和华夏,那可是正儿八经的邻国。虽然乍一看距离很远,但要是把地图放大,就会发现双方之间由一条长度约300公里,宽度不足百公里的狭长地带——瓦罕走廊相连。这中间涉及到很复杂的民族、历史和外交问题,但总之,如果爱乌罕乱起来,那对于华夏来说不能算是个好消息。而麻烦的地方在于,如果爱乌罕不乱起来,同样也未必是什么好事……突出一个进退两难。因此,等到张老的问题告一段落之后,他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开口问道。如果是另外一个非专业的参谋人员给出这种判断,傅友全大概率只会随便听听,然后选择静观其变。但过去的很多事情已经表明,常浩南在情报分析这一块,有着相当敏锐的感觉。不应该把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军外人员对待。“傅老总,不光是爱乌罕。”常浩南调整了一下坐姿,稍稍侧过身面向傅友全:“有我们国家在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