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航天遥感的价值(1/4)
“嗯……是这样。”肖文昌放下水杯,重新走回到幕布前:“我们勘探单位因为要不断变换工作位置,所以没办法进行特别复杂的测试。”“尤其是跟荒漠条件有关的地质样品性质比较稳定,我们也更倾向于把更多检测送到京城来做。”他说着又给PPT往后翻了一页。上面是两处片区样品的其它几项理化数据。当然,如肖文昌所说,都是很基础的、或者是不便于异地检测的项目。比如颗粒组成、水力特性、电导率、酸碱度等等。要么是没有什么变化,要么就是变化的毫无规律。总之都没有像刚刚的深层水分含量那样,体现出特别明显的研究价值。这个时候,刚刚一直坐在常浩南左手边的翟明国接着开了口:“本来是准备让地质勘探小组的三位同志都上一遍台,然后再轮到我们的。”“但是我看李总工这么急着想听,那干脆调换一下顺序?”略带玩笑的语气,让会议室中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了一些。虽然翟明国用的是疑问句式,而且是对着李年恒说的,但显然并不是在征询后者的意见。“也好,这样每一种地形的情况能一起讲完。”常浩南点了点头:“不然再多等一会的话,可能等你们讲详细检测结果的时候,前面提到过的很多东西都忘了。”见到自己的提议得到同意,翟明国当即看向对面另一名还穿着实验室工服的青年人:“那小吕,你上去把你们这段时间的发现给同志们汇报一下!”样品测试并不是在勘探队回来之后才统一开始测试的,而是随采随送随测。所以尽管第一轮勘探才结束三天,但绝大多数检测结果其实已经出来了。被叫做小吕的年轻人当即起身:“是!”然后大步流星地朝着讲台走了过去。见到这一幕,常浩南也稍稍坐直了身子——虽然对方二人的对话内容看似稀松平常,但考虑到说话的语气和神态,显然是手里憋了个大的,准备掏出来之后震撼同行一整年。“各位同志,我是吕进辉,负责对阿拉善地区两个片区的所有样本进行分析,具体项目包括……”吕进辉的声音稍微有些发抖。他的年纪看上去比常浩南大不了太多,应该是刚进入研究所不久,没有太多应付大场面的经验。现在突然面对这么多同行和前辈,难免有些紧张。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之后,吕进辉便直接进入了正题。“将样品进行自然风干后,过2mm筛用于测定砂质颗粒组成;过0.25mm筛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