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百万富翁诞生记(2/5)
凶的不是小报贩子,而是金融城的那些精明的老派银行家。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同一件事——电报。“印刷术让我们传播思想,而电报,让我们预测未来。”这句语调略显夸张的评语出自《经济学人》的新任主编、亲身经历了金十字车站皇家窃案的詹姆斯·朗沃斯先生。詹姆斯·朗沃斯,这位由《泰晤士报》传奇主编托马斯·巴恩斯一手栽培起的记者,曾因深入高加索地区追踪报道切尔克斯人反抗沙俄暴政的事迹,以“切尔克斯的良心”之名在英国名声大噪。而在今年初,朗沃斯先生正式接受帝国出版集团的邀请,从《泰晤士报》转投《经济学人》,正式接任主编职务。或许转投这个词儿听起来令人不大舒服,因为考虑到帝国出版集团与《泰晤士报》之间存在的控股关系,帝国出版集团董事会更愿意将其称之为内部提拔。在《泰晤士报》的第七版,在《经济学人》的内页折栏,在《英国佬》和《火花》的卷首广告页,几乎所有熟悉这个城市节奏的人都看到了同一条醒目的行文:“知识者之军火库,思想者之航海图。”——由《英国佬》《火花》《自然》《经济学人》诸刊合署,联合英格兰电磁电报公司组成的帝国出版集团股份公司,兹将于1835年七月前,于伦敦证券交易所隆重挂牌,现公开发行首轮股份。帝国出版集团的认购公告刊出不到一周,金融城便已有六家银行出面表示愿意承担首轮配售后的剩余股份。其中,更有两家保险公司在非公开场合提出,希望在正式挂牌后通过股权认购协议,进入帝国出版的董事会观察席。而这一切的核心,仅仅因为一个数字:六十万英镑。不是最高估,也不是最低估,而是一个极度谨慎,甚至在某些股票经纪人眼中略显保守的数值。因为按照帝国出版公开披露的公开募股资料,公司预计1835年全年总营收将达二十七万英镑,净利润约为四万英镑,以十五倍市盈率定价,扣除尚未摊销的折旧费用和《泰晤士报》的股权重估风险等等,最终才落在了六十万镑的数目之上。这在1835年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并不算特别惊人。因为前几年曼彻斯特与利物浦铁路公司首次上市时的估值为八十万英镑,年度利息分红达6.5%。伦敦航运股份公司则以每年2.7%的保守回报筹得二十五万英镑。而西伦敦煤气灯公司,则仅凭一纸从伦敦市政府得来的灯具合同,便引来